燕崖中学关于交往式学习构建二人组学习模式的方案
一.构建依据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校早在2012年就开始研究合作教学,建立了交往式小组学习,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加大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在评价时对小组学困生的分值适当加大,但几乎所有的小组一直是由优秀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仿佛习惯了做一个旁观者,这使真正的学习过程被淡化,使学生参与自主互助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也使宝贵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掉。
根据人的记忆留存规律以及人的遗忘规律的特点,结合我校实施“教授他人,提高自己”、“2730教学模式”及“目标定位,适量进步”的基础上,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从2016年新学期伊始,在深化交往式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构建“二人组”学习模式。“二人组”学习模式是指通过科学搭配,两名学生组成“师傅”与“学友”的帮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互学、互查、互助、互补、互考、互评等一系列合作任务,提高双方学习能力、协作精神、表达能力、自律能力的新型合作组织。一对一两人互助学习,针对性强,课堂人人管,人人被管,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解决四人或六人小组在学习讨论中一直难以解决的教育难题。
二、二人组构建
(一)二人组划分
1、划分原则:(1)互补性原则(2)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班主任整体安排与任课教师微调相结合的原则(4)学生自愿组建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原则(5)前后搭配平衡原则(6)“五同”(同吃、同住、同行、同学、同桌)原则。
2、划分标准:(1)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性别搭配、交往能力等综合情况确定“师傅”。(2)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弱的均衡标准,避免优质资源浪费。
3、产生方式:(1)指定式(2)自荐式(3)民主式(4)综合式:最理想的方式是将以上三者结合,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内定出初步人选,然后经过学生自荐自选和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二人组”,这样既避免了由老师的武断造成的学生叛逆心理,又能让学生自觉和自愿的接受部分民主的结果。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师友搭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实行动态管理。
(二)二人组培训
培训可分为:课堂集体培训、课堂个别培训和专题培训三类。
课堂集体培训包括思想意识培训和教学方式培训,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互助学习过程中履行职责的好处和必要性,让他们愿意履行职责。通过角色采访、角色轮换、 经验介绍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以身作则、理解别人、诚信待人、互助共赢的必要性,了解互助学习的职责分工、具体规则和机制,明确如何互助等。
课堂个别培训是指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对师傅进行个别指导,不仅要让师傅学会做题,用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语言指导、帮助学友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分析解题思路,把题和更多的相类似的题、相应的知识点及拓展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在师傅教学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则要及时给予帮助,与师傅一起研究对策。
专题培训:①专题培训师傅:对师傅进行教育方法培训和知识系统培训,如:如何给学友讲题?何时给学友讲题?如何指导学友讲题?课堂如何管理督促帮助学友?课外如何管理督促帮助学友?如何做好学友的思想工作?自己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等。同时分学科整体进行知识系统培训,让师傅们系统掌握每册书每单元的知识链,使师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便于更好的教好学友。②专题培训学友包括:做题的高效率和对时间珍惜的意识,如何与师傅合作、交流,如何发现师傅的优秀品德,如何模仿师傅,如何与师傅比速度、比效率,如何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等。
(三)、建立规则
利用各学科课对二人组学习的规则进行强化练习、巩固、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二人组学习不同阶段合作规则是不同的:①互查阶段。用于课前预习、记忆类、巩固练习类等简单学习任务的检查,先检查师傅,用于示范引领,再检查学友,模仿学习。②互助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师友互助学习,检查阶段,必须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资格回答问题。③互补阶段。师友合作时,双方必须将二人的意见和发现汇总,总结陈述时必须先说我的师友的发现,再谈自己的理解与收获。④互议阶段。用于创新类、发散思维类问题,师友双方轮流发言,别人发言时虚心倾听,听清要点,适时插话,总结提升。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要急于做无为的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⑤互改阶段。用于作业、练习的批改,二人互评对错,监督纠错,学友有错误改正后,师傅还要出一道同类题,巩固学习效果。(有能力的学友也可以出题)⑥互考阶段。师友根据老师布置的自学任务,立足对方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合对方的问题,考查自学成果,回答正确,及时激励,回答有偏差,给予提醒。⑦互评阶段。对师友双方某阶段或本节课的表现予以总结,按照先优点再缺点,先整体再局部的顺序全面评价,同时倾听对方的评价,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⑧互促阶段。师友双方对某阶段或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下一步的目标,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三、二人组的运行方法。
1、周日下午在初一到初二级中推行二人组学习模式。
周日下午四节课,以往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检查周末作业,然后学生漫无目的的上自习,学习效率低下,白白浪费时间,为此学校决定在初一到初二年级中推行二人组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周日下午第一节,检查作业,有学习委员负责检查“师傅”的作业,然后由“师傅”检查学友的作业,并做好记录,由学习委员汇总本班学生周末作业完成情况,上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2)分步小组学习阶段。从第二节课开始到第四节课,推行“二人组”合作学习、交往式学习模式,学习的内容主要以初一、初二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当天学习的内容要在周五放学前有任课教师规划,可以是周末作业内容也可是其他内容。由“师傅”对老师布置的内容进行讲解,学友主动询问不会的问题,在优差生交往学习中共同进步。
(3)集中讲解提升阶段。在三节课的小组学习中,对于同学科中较难问题,教师要有提前预见性。具体做法是,在周五放学前安排本学科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把预见到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理解问题确定下来,培训好这名学生,周日下午代替教师本人对本班学生进行讲解。
2、学习小组的平时运行。
(1)课上学习小组的运用。
二人组的建立除周日下午外,可推行到教师课堂上,一名教师要想面对全体学生的可能性很小,可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以优带差、以优监督、帮带差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2)课下学习小组的运用。
二人组在课下运用主要是讲解、监督、帮带作用。教师要注意培养“师傅”的能力,要他们具备知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管理能力,在课外学习中起到即能为学友讲题、解疑的作用,又能起到监督帮带成员学习的作用。
三、学习小组的监督、保障环节。
1、发挥班主任的管理协调作用。
(1)班主任要做好学习小组的建立环节,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前提,要有心、细心,做到尽量照顾到全体,小组长的确立要慎重。
(2)检查、询问要及时。周日班主任到校一定要过问本班学生周末作业完成情况、下午学习小组运转情况,对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做好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周五放学前对本班学生的周末作业、周日下午安排的学习内容要过问,如任课教师没有安排做好提醒和协调工作。
2、值班班主任的管理作用。小组学习的最大弊病就是学生聚在一起为说话提供了机会,起不到应有的学习目的。周日下午四节课值班班主任要做好本级内的巡查,允许学生因讨论而发出的声音,但对不学习的小组、学生要坚决处理。
3、发挥任课教师的规划作用。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有任课教师提前规划好,并对一名优秀学生做好培训,任课教师要把周末作业和周日下午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自己的备课中整体规划。
4、发挥职能处室的监督作用。教务处、教科室要对任课教师的周末作业布置、周日下午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查,督促任课教师规划作用,对学生的周末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政教处要对班级的分组和小组的管理进行检查。
四、激励评价措施
评价激励方法包括相互激励措施和外在激励措施。(1)相互激励措施有:①拇指激励法②语言激励法③电话激励法(每周师友互相给对方的父母打电话汇报本周的进步)④评语激励法(在作业或测试卷上写下鼓励或感谢的话语)。
外在激励措施有: ①当堂激励法: 每堂课评“黄金搭档”“钻石组合”或语言激励。②课后激励法:定期召开师傅或学友座谈会,介绍优秀的经验做法。③作业激励法:作业本上印笑脸标记,试卷上的激励性话语等。④喜报短信激励法。⑤榜样激励法,教室设光荣榜,优秀二人组感言;⑥优秀师傅带动法:评出的优秀师傅每人带一名师傅,课间辅导带动。⑦综合素质评定激励法:在学生的发展档案中记录成长轨迹。⑧目标激励法:对师傅设置:师傅→优秀师傅→十佳师傅的目标体系;对学友设置学友→优秀学友→师傅→优秀师傅的目标体系,鼓励其奋斗。⑨ 评优激励法等等。
教务处、教科室